新闻正文
练功八字诀
作者:管理员    发布于:2014-11-28 20:54:49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摘要:顶、扣、垂、抱、月、圆、挺、尖,是谓桩功八字。八字者实乃桩功之要点,行意拳之基础。凡拳式站定,要八字俱备。

顶、扣、垂、抱、月、圆、挺、尖,是谓桩功八字。八字者实乃桩功之要点,行意拳之基础。凡拳式站定,要八字俱备。

歌曰:

()头往上顶项要直,舌顶上颚调呼吸,

手指外顶腕放松,三顶齐顶是真机。    

三顶身法脚提起,肛门提起如平飞,    

腰起高行如槐虫,身落鸽子钻树林。

()脚面弓扣趾抓地,手指弓扣鹰爪力,    

两膀合扣往外送,明了三扣多一力。

()气沉丹田气之根,两肘下垂双肩沉,    

两膀垂坠往里夹,三垂齐垂诀窍真。

()丹田气抱诀窍真,心意把定聚精神,    

胳膊要抱有撑劲,三抱齐抱气贯力。    

内外一气坚如铁,四梢齐发方为真。

()胳膊漫弓似月牙,腿膝漫弓似月牙,    

手腕漫弓似月牙,三月拳式是真法。    

明了三月多一珍,三月齐动敏力发。

()胸脯要圆气下沉,脊背要圆似猴身,    

虎口撑圆掌心空,三圆齐圆是真形。

()挺腰竖项劲抖擞,腿膝要挺树生根,

胳膊伸挺有舒劲,三挺齐挺力百钟。

()出手总要看三尖,鼻尖手尖与足尖,   

 三尖齐照如一线,落步六合是真拳。

 

    注解 

头顶、舌顶、指顶,谓之三顶。

顶头竖项不但是行意拳的要求,也是各拳种和各派气功在姿势上的共同要求。其目的是为了勾通任督二脉运行的气路。头为三阳之会,头上顶则真阳上冲。正头起项,壮面凝神,则真气自海底升起,下会阴向后过命门而直上夹脊,经玉枕达聪门。舌为心之苗,舌顶上颚则心火沿任脉而下降,可收水火既济之功。舌顶上颚以鼻呼吸,使任督二脉在上部接通。气自聪门而下, 从口入,经舌,沿任脉下于丹田。自腰椎以下将骨节开,尾闾向前上兜转,提肛缩肾收小腹,则任督二脉在下部勾通。于是气行滚滚形成小周天循环。指顶则气贯四梢而感觉灵敏。手腕不用力,同时沉肩坠肘,掌心微向前塌,叫做松腕。指顶腕松,有前伸之意无前伸之形,则气自肩井、曲池两穴,沿臂而下,直贯掌指。气势吞吐,掌中旋转,有推山入海之功。三顶之中,头顶尤为重要,顶头竖项蹬足,是发力的根本。试看马拉重车上坡时,塌腰、蹬后腿、顶头竖项以出力。练拳者,为了内顺外合,气充力足,其拳式动作也必须符合这一生理上的特点。在作到三顶,内气畅通顺遂之后,足心上提,两腰眼同时微微上起,则气自脚下而超,便觉身子轻灵步履轻便,动转无迟重之虞。如同快步履薄冰一般,提气疾行如飞而过。昔日刘奇芝老先生有云蛰龙升天机关在腰,斯之谓欤!

脚趾弓扣抓地,手指如鹰抓物,两膀向前合扣,谓之三扣。

此乃练鹰爪大力法的姿势,是行意拳的特点虎威鹰猛,以爪为锋,爪之所到,皆可奏功即是此意。两膀合扣如熊膀之势,则自然能拔背涵胸。所谓合扣并非用力前合,而是将肩放松,微微下沉,松开胸大肌、背阔肌和双头肌,拉开两片扇子骨(肩胛骨),将两肩并穴软意松开向前一送,则背自圆而劲自出。这就是内功经上所说的松肩以出劲同时还要惊起四梢,一齐用力,这即是练大力的方法。

 

气垂、肘垂,肩垂,叫作三垂。

三垂之中首要的是气垂。气垂即是气沉丹田,能气沉丹田则下盘稳,中盘活,四肢灵。所谓气沉丹田,身稳如山是也。欲气沉丹田,首先胸要虚、腹要实,横膈下降。太极拳名家郝家俊先生称这种状态为胸中空洞洞,肚里沉甸甸。行意拳前辈孙禄堂先生管这叫做心肾相交,水升火降。气垂丹田的关键在于将腰胯以上部位放松。而将这些部位放松的关键,又在于沉肩。沉肩与坠肘是一个动作,肘坠而后肩能沉,肩沉而后胸肌、背肌才能放松,背自拔而圆,臂自长而活,整个身躯与上肢乃能灵活自然,无丝毫抽扯游移之形了。两肘下垂则两膊自圆,既可增强两臂发力的吞吐之势,退又可以固两肋。三垂之势一作,便可意帅气,气催力,腰催肩,肩催肘,肘催手;内外上下,浑然一体。肩肘之作用甚为重要,前臂被制,必用肘化,大臂被制,必用肩化。肩肘僵直不灵,则整个上肢即失去攻守之能力,此不可不知也。

 

    

丹田抱,心气抱,两膊抱,谓之三抱。

气自涌泉升起降入丹田之内,要将气抱住,存于丹田之内,如同一个球一般。所谓抱住,是指气在丹田势如沸鼎,在存与放、动与静之间,千万不能形成气贯丹田入力丹田。抱是出于自然,贯乃出于勉强,要切实注意,欲发人时,以我之气球对准他之球,照直而去,击发必准。心抱而精神聚,又叫神抱神凝。必神凝而后气才能通,所以神抱是丹田抱的必要条件,二者要同时体现,相辅相成。神凝时,精神高度集中,犹如一支部队下达了战斗总动员令一般,全体处于戒备状态,虽外似安逸而内中则气势腾挪,处于一触即发之间。这是每一武术家必需具备的功夫,非有此,在格斗中不足以取胜也。胳膊抱圆,肩沉、肘坠、背松,则两臂相通,所谓神通在背也;欲思作到三抱,在站桩时必须顶头、竖项、抱胯、提肛、沉肩坠肘、拔背涵胸、提膝,还要提起全付精神,战战兢兢,如履薄冰。祁州张鉴塘先生管这叫站功集力法。练之日久,自能心凝神聚,气不外散,力达四梢。

 

胳膊微屈、腿膝微屈、掌向前塌而腕子微屈,总称三曲或三月。

行意拳每个拳势,都取既舒展又曲蓄之势,而不许挺直僵硬。故每一出势,要做到三曲。胳膊曲即是沉肩坠肘,肩向前送以出力的结果。膝曲乃松腰、抱胯,膝下沉而又前纵之势,腿便弯成半月之形,下盘力富而稳健。坐腕塌掌,伸缩自如,出力有吞吐之势,则手腕自成半月之形,力凑而绵绵不断。总的说来,三月乃内家拳力以曲蓄而有余”“曲中求直,蓄而后发之势。四肢发力是肌肉纤维收缩的结果。肌肉若预先拉长然后再收缩,就可发出更大的力量。实验证明:当肘与膝微屈到135度,有关的肌腱正好预拉到生理上所谓的适宜长度,此时肌腱收缩之力最大,作最多。因此我们规定行意拳式的多在120度-150度之间。以三月之式与人接手时,浑身有圆而整的堋劲,关节富于弹性,伸缩自如,用劲不断。以之为守,只须用腰腿的拧转即可很容易地化开对方之力,以之为攻,可应时而发,不须再蓄,又能最大限度地运用肌肉的收缩力,故其力迅而猛也。

 

背圆、胸圆、虎口圆,谓之三圆。

这是内家拳用以接通任督二脉,以气催力发出内劲的真形。胸圆并非挺胸凸肚,乃是既挺拔又要心窝微收,胸出而闭之意。胸圆而后两肘得力;缠裹收放,攻守皆宜。作得适宜则两肘力全,呼吸畅通,作得过分则肺部受挤压而有碍健康。背圆又叫猴背,背有拔之意,松开肩胛骨,肩向前送,则脊椎自能节节松开。这就是内功经上说的撤开二六连环锁,一点灵光吊在眉。此时再松开两胯,气聚于丹田,桩步稳实,任督畅通,精贯于顶,力自命门上至夹脊,分左右布于两膊。虎口撑圆,松腕塌掌,气贯掌指,势一动便有吞吐蓄发之意。

 

身挺,膝挺、胳膊挺,谓之三挺。

只可有挺之意,不可有挺之形。肘仍要下垂,膝仍要微屈,腰仍要下塌。全身在放松之中不是往一起疙就,而是有伸张挺拔之意,宛如黎柱支倾有立木顶千斤之势。发力时,顶头竖项塌腰谓之身挺。身挺则头部正直,精气贯顶,脊骨拨开督脉畅通。后脚蹬劲谓之膝挺。此乃力之源泉。沉肩坠肘往前送劲,是胳膊挺。拳家术语叫做松劲。三挺齐挺则命门真气直贯于顶,后下于丹田。力自脚眼而起,既正且直,直贯掌心与指梢。作到好处,其劲又软又硬,松如绳之系,悍如水之清,妙不可言。

 

鼻尖、手尖、足尖谓之三尖。

凡一举手,先要三尖是否对准,是否在同一个垂直平面中?三尖是否与发力方向一致?三尖对正,才能发劲如放箭,得行意拳中之妙用。凡发力必起于后脚跟,上过命门到夹脊分别左右顺胳膊贯于掌指,如同一根钢性杆件一般,足跟微微一蹬,力便从指尖那里冒出来。传递极快而且所传主力极大。为何三尖一定要在同一垂直平面中?这是由于力学中的平衡原则所规定的。发力以进击对方时,总以能将对方击出去而自身则稳如泰山,方为得体。从力学观点来看,当我击中对方时,我自身的重力、我后足蹬地之反力与击中对方时来自对方被击点之反力,三者应成一平衡力系,我身才能稳固。而三力平衡的必要条件是共同作用于同一平面内且汇交于点,只有三尖相对才能达到上述三力之平衡。反之,如三尖不对,此三力便有可能形成对自身重心的不平衡力矩,在此力矩的作用下,于击中对方的同时,自身也将产生旋转或移动而不能中正安舒,此乃拳家之忌,不可不知。三尖对正是对已的要求,将劲放到对方身上是否能打得动,还要掌握端、的二字。我发力时,我掌与对方身体相接触之点,即着力点,叫做。我力发出后要从着力点直贯到对方身上另一点,那个点叫做。端和的将连成一条直线。能否打动对方与的选择有密切关系。根据我个人实践经验,如将掌放到对方前胸而意在对方后背,即的在后背,是打不动对方的。对方稍一涵胸转腰就可化开。如我意在对方命门,也就是说我打的是从对方前胸直贯对方后腰的这条直线,则对方上半身便僵而不化,非换步不能化开。如我将的放在对方后脚跟上,则对方全身便如同一根硬棍,既不能转腰也不能换步,一发力便能打出去。二人作研究性实验,很容易证明这一点。如在二人较技之时,化发在瞬息之间、毫发之际,时机稍纵即逝,非平时刻苦锻炼有深功夫的人,是颇不易作到的。

周身八字二十四法是一个整体,没有先后主次之分,每一作势,便要处处合乎要求,不能有所侧重有所偏废。因为人体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,一肢而百髓,掌一发而动全身,某一方面 的太过或太足往往会导致其他方面的太过或不足,一点不对,常引起整体姿势与劲路的悖谬,需切实注意,初练时要慢不要快,要严格不要大意,每一式基本正确的基础上要反复练习十几万次到几十万次,甚至上百万次,才能形成动力定型,少了是不行的,望学者要有耐心,有决心,有恒心,万勿拔苗助长,欲速则不达也,为了初学者便于掌握,特提出练法八要:谷道提,三心并,三意连,三尖对,五行顺,四梢开,心要晦,眼要毒。

谷道提即提肛,三心并者,乃顶心往下,脚心往上,手心回三者合于一处,顶心往下则上之气可下注于丹田,脚心上提则下之气可上行而注于丹田,手心往回缩则外之气可回缩于丹田。三心并气乃归于一。三意连即心意、气意、力意连而为一。也是要作到内三合之意,三意中以气意为天,气意练好则可内应心意外帅力意。三尖对即上边所讲三尖,五行顺即内五形要顺外五形要随,架势所至而力气注之,四梢齐即舌齿爪甲毛发一齐发动。心晦指的是练功是心意安静不慌不忙,内固精神,外示安逸,神不外散。眼毒有疾敏之意,练功时要提气精神,内充盈,气下于海,光聚天心,目有神光,芒可慑人,切不可萎靡涣散,以上八要虽非老谱所载,然实系刘文化先生数十年实践的切身体会,书之于斯,经供练功者参考。

注:刘文华先生乃八大弟子中刘奇兰先生之子,曾住天津武士会总教练,清华学堂武术教授。